胃癌——這一長期盤踞中國癌癥死亡榜單前列的疾病,每年仍在無情吞噬數以十萬計的生命。
據國家癌癥中心的最新數據,我國胃癌的年發病人數已超 36 萬,死亡近 26 萬例,分別占全球的 37% 和 39%,中青年人群胃癌的發病率呈現顯著上升趨勢。其中,年輕胃癌患者中女性占比高達 66.7%。
希望之城橘縣萊納基金會癌癥中心胃腸微創治療項目主任 Yanghee Woo 醫學博士在《希望之聲》(Talking Hope)播客中解釋道:“胃癌的早期診斷極具挑戰性。絕大多數患者在病情初期并無明顯癥狀。當癥狀顯現時,又極易與胃酸反流等常見病癥混淆。以美國為例,當最終確診時,大多數臨床病例已進展至晚期。” 雖然胃癌在美國最常見癌癥中已跌出前列——去年在癌癥致死率預估中僅位列第 17——但全球形勢卻截然不同。該病癥目前位列全球第五大高發癌癥,致死率高居第四。據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數據顯示,胃癌高發區域集中在東亞、東歐及中南美洲。而在美國本土,非裔、西班牙裔、亞裔/太平洋島民及原住民的發病率顯著高于非西班牙裔白人群。Woo 博士在播客中強調:“亞裔美國群體的胃癌發病率可達非西班牙裔白人的10至12倍,已成為該族群前五大高發癌癥。”她同時指出,西班牙裔和非裔美國人社區也面臨著更高的胃癌致死風險。2024 年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胃癌患者的五年相對生存率為 36.4%。但值得關注的是,那些在癌細胞尚未擴散的極早期確診的患者,生存率可達 75.4%。由于胃癌在美國并非高發癌種——僅占每年新增癌癥病例的 1.3% 和癌癥死亡病例的 1.8%——Woo博士指出:“公眾對胃癌及其在社區中的潛在危害普遍缺乏足夠認知。”本文將深入解析:
-
青年群體胃癌現狀
-
年輕患者致病誘因
-
早期篩查可行性分析
-
不可忽視的胃癌預警癥狀
青年群體胃癌現狀
當年輕人出現胃部不適癥狀時,醫生通常不會優先考慮胃癌,因為這種疾病仍普遍被視為老年病。此外,諸如反酸、燒心、消化不良或惡心等癥狀,往往會被歸因于更常見的胃腸道問題。2018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非賁門胃癌(發生于胃下部的惡性腫瘤)在 50 歲以上人群中的發病率正以每年 2.6% 的速度下降,但在 50 歲以下人群中卻以 1.3% 的年增長率攀升。“令人痛心的是,我們的患者中有許多正值盛年——二十、三十、四十來歲的年輕人,甚至還有年幼的孩子。他們本應處于事業上升期、家庭建設期,卻不幸被胃癌擊倒。”
Woo 醫生說道。“在希望之城,我們接診的許多患者確診時已進入晚期。有些人在長達數月的時間里,因上消化道癥狀反復就醫,卻遭遇誤診;即便確診后,也苦于找不到專業治療團隊。”盡管男性胃癌發病率仍是女性的兩倍,但 2023 年西達賽奈醫學中心的研究揭示了一個新趨勢:過去 20 年間,年輕非西班牙裔白人女性的非賁門胃癌發病率增速已超過同齡男性。遺憾的是,研究指出:“這一嚴峻趨勢的成因至今未明。”
想要降低胃癌風險其實有一些方法,其中包括:戒煙、保持健康體重,以及少吃煙熏、腌制、加工及高鹽食品。此外,多攝入新鮮果蔬并積極鍛煉身體也有助于降低患癌風險。
年輕患者致病誘因
Woo 博士指出,胃癌的致病因素與年齡無關,但某些族裔的高發病率可能與其他風險因素相關,例如:
-
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感染
-
胃癌家族史
-
來自胃癌高發地區的移民背景
-
吸煙、飲酒率高于普通人群
2018 年,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的一份報告還探討了此類疾病與非賁門胃癌的潛在關聯。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報告指出:“非賁門胃癌的兩大主要誘因,一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二是自身免疫性胃炎(即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胃黏膜引發的炎癥)。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美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已顯著下降,而近幾十年來,自身免疫性胃炎發病率卻可能有所上升。”多項研究顯示,這種胃炎在年輕群體中愈發多見,這或許能解釋為何美國年輕人群胃癌發病率持續攀升。
該報告基于一項研究,其中提出:一種新型胃癌可能正在形成。報告還推測,過去 50 年抗生素的濫用或許也是誘因之一——若后續研究能證實這一關聯,將有助于解釋年輕患者增多的現象。
NCI 癌癥流行病學與遺傳學部 M. Constanza Camargo 博士在報告中分析:“1950 年后出生的人群患癌風險明顯升高,這個時間點恰與抗生素普及使用期吻合。值得注意的是,女性非賁門胃癌增長率顯著高于男性,而現有數據表明女性抗生素使用量本就多于男性。”
早期篩查可行性分析
在推進胃癌早期篩查過程中,我國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胃鏡設備與專業醫師短缺;公眾對早篩重要性的認知有限,篩查參與率不高;城鄉之間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這些問題都影響了篩查效果的進一步提升。而在美國,目前也尚未普及常規的胃癌篩查項目。針對胃癌高風險人群,醫生通常會建議進行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通過觀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腸(小腸起始段)來排查異常病變。
Woo 醫生指出,在希望之城,篩查的第一步并非醫療操作,而是進行患病風險評估。
“我們研發了一套雙重評估篩查方案,” Woo 醫生解釋道,“第一重是風險評估,旨在識別潛在的胃癌高危人群。”
這項評估會綜合考量多項風險因素:包括吸煙史、胃癌高發族裔背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史等已知危險因素。
“第二重則是采用胃癌診斷的金標準——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 Woo 醫生進一步說明,“這項檢查類似于腸鏡,只是探查方向相反,由消化內科專家操作。通過直接觀察胃部情況,并提取胃壁組織活檢,能準確識別癌前病變或惡性腫瘤細胞。”
此外,希望之城的醫生還會通過血液生化檢測來判斷患者是否出現貧血癥狀,這可能是由腫瘤相關出血、肝功能異常或營養不良所致。
不可忽視的胃癌預警癥狀
胃癌早期癥狀常與普通胃病相似,因此極易被漏診。這正是高風險人群需要特別警惕癥狀變化的重要原因。
對此,Woo 醫生解釋道:“了解自身胃癌高風險,能幫助我們更敏銳地察覺癥狀差異。比如反復發作的腹痛、惡心、消化不良和體重驟降。特別是非自愿的體重下降——當我們無需刻意節食卻突然消瘦時,這往往預示著健康問題。”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指出,胃癌早期可能表現為:
-
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適
-
餐后飽脹感
-
輕微反胃
-
食欲不振
-
胃灼熱
除了這些癥狀外,NCI 稱胃癌晚期癥狀則可能出現:
-
便血
-
嘔吐
-
不明原因消瘦
-
持續性胃痛
-
黃疸(眼白和皮膚發黃)
-
腹水(腹腔異常積液)
-
吞咽困難
希望之城擁有一支具有國際背景的胃癌診療專家團隊。若您出現持續性的胃腸不適癥狀,或有胃癌家族病史及遺傳風險,我們的專業團隊將為您提供精準診斷服務。如確診患病,我們還將量身定制個體化治療方案,并全程提供完善的醫療支持。
1、本網站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文責作者自負。
2、本網站鄭重提醒訪問者:請在轉載有關文章時務必尊重該文章的版權、著作權;
3、如果您發現有您未署名的文章,請立即和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加上您的署名或做相關處理。
4、如果您發現您的相關信息或資料在此轉載并且覺得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來函 3258500132@qq.com 通知我們,我們將在 第一時間進行更改或者刪除。
5、任何人在本站發表的任何信息都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律法規,并且請文明用語,否則后果由發表者自行承擔。